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月报(2022年1-8月)

发布时间:2022-12-09 来源: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2022年1—8月贵州省自然资源

  主要工作运行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强化规划引领、严格耕地保护、保障要素支撑、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生态修复、切实保障民生、不断夯实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

  一、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服务协调机制,精准聚焦重点产业、新型城镇化、“强省会”等重点项目,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指导建设项目科学合理选址,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办理,精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制定25条措施助力全省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批复乌当区、贞丰县、台江县、仁怀市、习水县等地20个新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1—8月,全省获批建设用地11.61万亩,同比增长31.01%,其中:其中:城镇用地5.38万亩、工业用地4.68万亩,分别同比增长84.87%、270.28%,保障了黔北(德江)机场、黔西市新仁至化屋旅游公路、宁德时代、比亚迪、茅台集团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新能源新材料、酱香白酒产业等项目用地;审查通过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用地预审141宗6.12万亩。审查通过待缴费后批准的建设用地64宗1.04万亩,涉及新增费1.08亿元、征地款3.97亿元。核定全省可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4.31万亩,已安排使用4万亩,还有10.31万亩可使用,计划指标充裕。全省持续推进“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下发《关于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详细解读和培训指导。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土地出让专项清查行动省级审核及实地核查。启动202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完成全省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起底大调查,建立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启动开展年度数据更新。启用“一码管地”信息系统,并开展试点培训会。组织编制“贵州省招商用地地图”,制定“招商用地地图”建设技术标准,搭建全省统一的“招商用地地图”信息平台,自主研发“兴黔地通”APP,起草建设用地全流程管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完善“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促进政府精准招商、企业精准选地和土地高效配置。1—8月,全省供应国有土地26万亩,同比增长36.47%,其中:划拨16.97万亩,同比增长38.96%;出让8.88万亩,同比增长31.89%,成交价款518.38亿元,同比下降31.26%;租赁供应1460亩。从用途看,供应住宅用地3.07万亩、同比下降1.05%,商服用地1.32万亩、同比下降10.22%,工矿仓储用地5.16万亩、同比增长94.93%。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86万亩、处置闲置土地6.37万亩。加快推进国家确定的我省53个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用地及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及规划许可手续办理,下发进一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办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做好新一轮基金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重要工作提示,多次指导督促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加快项目用地申报、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并安排专人参与调度专班,采取“日调度”方式加强跟踪督促。

  

      

  二、严格耕地保护。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印发实施我省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制定13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措施和耕地“进出平衡”实施细则。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下发抓紧抓实补充耕地通知,下达11.22万亩补充耕地任务,组织9个市(州)20个县(市、区)到正安实地观摩,召开座谈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部署推进,督促各地抓紧补充耕地问题整改,加快生产指标,加强后期管护,及时核定入库。开展全省可恢复为耕地的园地、灌木林潜力资源内业分析和专项调查,逐步摸清后备资源潜力,黔东南州岑巩等县已完成潜力调查。严格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完成G354江口县高墙至凯德公路工程等48个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省级专家论证。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完成2021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省级验收。加强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管理,对入库项目开展内业核查,完成新增项目内业入库7440个,面积7.47万亩。下发加快补充耕地项目和报备入库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加快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核定和报备入库,1—8月入库新增耕地指标12039.9亩、水田指标13201.13亩;其中20个后备资源较多的县(市、区)新增耕地1382.42亩、新增水田2602.85亩;省内统筹流转补充耕地指标7818.54亩(水田1669.1亩),成交金额8.07亿元。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全面启动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对违法占用耕地形势严峻的市(州)发出黄牌、红牌预警函,对工作不力的县(市、区)启动调查问责;实地调研督导毕节、六盘水等6个市(州);挂牌督办七星关区新增违法占耕问题;充分运用微信群、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十个一律”等政策,强化村民依法用地意识;核查疑似违法问题线索19287个,处置违法问题4810个。修改耕地破坏鉴定有关规定,推进破坏耕地刑事案件移送,公开通报13起涉刑土地案件查处情况,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三、增强矿产资源保障。推进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保障专题研究,组织编制《贵州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2021—2035年)》及2022—2025年实施方案,邀请中国科学院地化所胡瑞忠院士等专家专题审查,并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还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领导和专家出席8月22日在贵阳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为我省实施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出谋划策。组织专家评审通过2022年度拟实施的锂、磷、铝、锰等8个矿种16个项目设计;下达2022年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1项目工作任务,同步启动野外地质工作。持续推进全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和重点矿产资源勘查,以及2021年度锰、铝土矿等6个优势矿种10个大精查项目,启动铌、稀土矿、铝土矿等9个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优化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基础材料等十大工业产业矿产资源配置,成功出让赵家寨铝土矿、半边街铝土矿、大坪磷矿等11宗探矿权,板达饰面用灰岩矿、尖山砂石矿、猫场铝土矿区水落潭矿段等70宗采矿权,出让价款共计13.38亿元,其中省级出让探矿权8宗,成交价款10.09亿元,如宁德时代竞得“贵州省开阳县永温镇大坪磷矿探矿权”,实现了“优势资源+优强企业”落地建设目标。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10条措施规范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加强矿业权勘查开采监管,公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持续做好煤矿兼并重组、去产能、保电煤,累计注销关闭煤矿采矿权527个,淘汰落后产能6767万吨,有效煤矿采矿权625个,设计产能34305万吨/年。截至8月底,全省有效勘查许可证434宗,颁发勘查许可证18宗;全省有效采矿许可证3269宗,颁发采矿许可证94宗;完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31件。

  

  

  四、推进重大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全省“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制定贵州省划定工作方案,成立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召开两次全省划定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及时调度;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赴市(州)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各行业各领域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重大项目等数据资料和有关管控要求,夯实划定工作基础,统筹协调处置各类矛盾问题,科学合理预留新国发2号文件确定的139个重大工程项目、11个重要基地建设空间及找矿空间,全省“二上”成果已按要求上报国家,目前正在根据国家反馈的意见修改完善。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同步推进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制定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指导乡镇总体规划编制。起草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规定,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准生效前,为保障近期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在2021年预支65.07万亩空间规模用于划定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强过渡期规划管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优化调整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划订成果,批复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优化调整成果,并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制定贵州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做好划定工作。继续完善和优化“一张图”系统功能,为“三区三线”划定提供技术支撑。科学安排全省造林绿化空间,协同省林业局统筹开展造林绿化相关工作。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经省政府批复由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经自然资源部批复,由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黔石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报省政府待批;地质调查规划正在与国家有关规划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进一步衔接。

  五、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制定贵州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工作目标,部署9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3.5亿元,并将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共17.7亿元分解下达至遵义市、铜仁市,24个子项目施工图设计全部编制完成,14个子项目已启动实施,完成生态修复252亩,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225亩,水土流失治理837亩,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1912亩。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制定贵州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贵州省苗岭山脉东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将获3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开展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评审,与黔东南州、黔南州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下达2022年度治理资金和绩效目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做好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入库,启动南北盘江石漠化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黔中城镇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组织开展2023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出台有责任主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0条管理措施;提前下达2022年度第一批次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3563万元,专项用于3000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审查批复了所有子项目实施方案,正在推进项目实施。稳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正在组织审查碧江区、江口县和水城区等5个试点备案资料江口、雷山等4个试点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强化绿色矿山监督管理,召开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第四次联席会,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回头看”,完成市、县两级核查及省级抽查,拟将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338个矿山从名录移除。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2021年生态环保资金审计反馈问题整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开展重安江2022年“贵州生态日”“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开展贵州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编制,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同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探索构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及机制。

  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指导市(州)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均已发布“三调”主要数据公报。全面推进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制定全省实施方案,采取国家监测数据和省级自主提取、县级自主上传图斑相结合,共监测核查图斑93.85万个,配合国家外业调查队完成我省涉及的11个县国家级外业核查,目前全省“二上”成果已上报国家核查,正在对国家反馈的疑似问题图斑核实整改。会同省林业局加快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目前草原、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外业已分别完成96%、20%。有序推进2022年度地理国情监测和年度变更调查。协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贵州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配合开展我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持续提升登记财产服务质量,明确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登记财产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工作方案,市场主体转让不动产基本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开展调研暗访;在全国率先完成“三年移交”军建住房不动产登记;持续推进贵阳市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持续开展2022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召开全省地籍区、地籍子区调整工作推进会,讲解地籍区、地籍子区调整方法和数据汇交要求。1—8月,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总量250.9万次,发放不动产权证161.33万本、登记证明50.44万本。持续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完成省、市、县三级清查实物量阶段成果资料质检及上报,推进省级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建设和省级9种矿产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开展2022年22个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筹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我省实施方案,建立以20个省直单位和5个试点市(州)政府为成员单位的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完成省、市级自然资源清单编制,开展试点中期评估。编制贵州省2021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协同做好有关系统资产上划、涉旅国企改革、国有农场改革土地资产处置相关工作。加强政府储备土地和贷款台账管理,开展贵阳市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升级试点,启动编制2023年度土地储备计划。

  

  

  七、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出台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工作计划及2022年度防治方案,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4.35亿元,实施防治项目60个;持续强化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完成2000处地质灾害处监测点建设,其中1000处上线运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发出各类预警信息3.33万条。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通过双向选择向各县(市、区、特区)派驻技术保障工作组,选派30家资质单位430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基层一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对2020年度之前防治项目实行最终验收。表彰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23个先进集体、38名先进个人、39名优秀群测群防员。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第一时间赶赴金海湖新区“1·3”建筑工地山体滑坡地质灾害、花溪区贵大南苑住宅小区边坡垮塌、织金县5.8崩塌事故参与应急处置;组织2522余人次全覆盖排查纳雍县3.1级地震震中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风险隐患点;多次到盘州市开展含油废水溢流事件水文应急勘查处置。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进村寨”“进机关”培训活动,多次到乡村、院校进行边坡多雷达、无人机等应急装备实操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一线监测人员、风险斜坡巡查员汛前培训。“铺天盖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960次,参与人数达36.75万人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识灾、查灾、报灾、避灾。编制完成贵州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区人员避险搬迁规划,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安排部署,持续开展暗访指导和分片督导,多次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范紧急视频会和调度会,结合气象信息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开展隐患点和风险斜坡巡查104.23万人次,扎实做好持续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治。1—8月,紧急避险撤离409处隐患点,撤离1.01万户3.28万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5起,避免人员伤亡1073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841万元。

  八、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扎实开展2021年卫片执法后续工作,完成最终核实成果并上报国家,对贵阳市、遵义市等7个市(州)中违法占耕比高的县(市、区)进行实地督导,将违法线索函告市(州)政府,要求将达到问责条件的县(市、区)及时交纪检监察机关启动问责;制定措施细化落实2022年卫片执法工作要求及政策,开展1—8月卫片核实填报,并对占耕100亩以上的大图斑组织实地核查,到七星关区等地开展实地督导,指导地方从抓紧整改、完善手续、用好政策等方面研究解决措施,及时整改违法用地。积极推进土地违法存量问题整改,采取挂牌督办、挂图作战、挂账销号的方式,切实推进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020年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对2020年前土地例行督察反馈违法用地问题整改不力地区开展约谈。持续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督导新增问题整改。严肃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审查2021年9—12月市(州)土地行政处罚情况,要求各地严格依法移送涉刑土地违法案件。《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查,并由省人大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制定贵州省没收违法用地上建筑物处置办法,解决没收后违法用地状态长期难以消除问题;调整土地违法案件省、市、县三级立案查处管辖范围,印发我省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促进严肃规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矿业权监管,从六个方面着力构建“监管到位、管理有序”的矿业权监管机制;开展矿业权监管执法交叉暗访;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等8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洗洞”“洗坡”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成立联合执法组,制定严联合执法工作方案,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活动和矿山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开展各类矿产动态执法巡查35609次,发现非法采矿点354处,下达责令停产通知书202份,炸封取缔窝点148个,没收矿产品2887吨,移送司法机关30人。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25家企业被要求停业整顿,24家企业被关闭取缔,行政处罚577万元,刑事拘留7人。1—8月,全省立案查处违法用地2395件,收缴土地19024.8亩,罚没款2.31亿元;矿产违法案件立案103件,罚没款468万元。实行每月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印发自然资源领域信访维稳工作方案,制定18项措施要求全系统认真处理信访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召开全省自然资源执法暨信访工作座谈会,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涉及自然资源重点信访件和不满意件开展现场核查,开展土地征收信访问题整治,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领导包案指导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对钟山区帝都新城购房群众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赫章县垃圾填埋场欠薪欠资、黔西市金石明珠小镇楼盘建设与规划不符等涉及群众多、稳定风险大的信访问题跟踪督办;1—8月,省厅接待来访群众38批64人次,受理信访(举报)337件。

  九、测绘地理信息和科技创新应用。制定2022年全省遥感影像统筹目录和获取实施方案,已获取优于1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2415景、2米分辨率507景、3米分辨率242景、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159景;提前广泛征集2023年遥感影像需求,促进“以需定取”实施遥感影像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贵阳市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评审,开展试点项目地理实体数据生产软件研发、试验区试数据生产。推进贵州省北斗卫星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积极申报2022年北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21条举措提升我省北斗位置服务能力,全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累计注册单位448家,服务账号2997个。依法做好测绘行业管理,持续推进《贵州省测绘条例》修订;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全面完成,颁发测绘资质证书458本;加强测绘项目备案和注册测绘师管理;将全省测绘资质单位基本信息汇编成册,供各级各部门筛选使用。加快开展1:1万基础测绘产品生产。编制出版2022年版《贵州省地图》。加强地图统一监督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地图”4件,开展地图管理业务培训,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完成2021年“天地图·贵州”省、市级节点评估,省级节点连续二年获“五星级”评价。完成遵义、安顺等7个市(州)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案评审。测量标志大普查有序推进,审批测量标志点迁建16个。组织贵州省测绘单位参加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3家测绘单位和13个地理信息项目获得表彰。推进地理信息成果共享利用,对外提供4D产品17497幅,大地成果10523个,航空影像56559片。做好测绘应急保障,开展应急测绘日常演练13次,应急测绘响应5次。“航空遥感应用示范”项目在京通过验收,并获典型项目。开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星球”、6.25“全国土地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首届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技成果展、贵州省第七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和国家版图知识竞赛、贵州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论坛、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组织完成我省第一批科普基地申报,推选命名了10家科技场馆类、4家科研实验类、5家资源保护类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十、推进新国发2号文件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及我省《实施意见》印发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厅党委会、厅长办公会、专题会,深入学习领会国发2号文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有关配套政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上。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厅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实施方案,梳理列出34项任务清单,逐条细化落实举措,并列出需向上争取事项、相关实施方案编制、有关重大专题研究“三张清单”。全面对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工方案和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方案具体内容,对新国发2号文件涉及自然资源工作任务进行再部署再落实,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完善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集中学习、宣传、培训等方案,充分利用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综合广播“阳光946”、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动静贵州、天眼新闻等新媒体,以及省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自然资源支持政策,强化舆论引导,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支持政策快速落地实施。制定学习、宣传、培训等方案,多角度宣传解读自然资源支持政策,举办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业务培训8期、处级干部培训班2期,推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干部职工专业能力和工作本领。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文件下发以来,厅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多次带队赴自然资源部汇报对接,努力争取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生态保护修复、用地报批等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并争取自然资源部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贵州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方案》《贯彻落实<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争取到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前期工作经费400万元,支持贵州省北斗卫星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规划编制,以及贵州省水利工程淹没区按农用地管理用途管制政策、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矿产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能力、集体石漠化土地市场化改革、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模式等4个专题研究,已将项目任务下达相关技术支撑单位,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围绕推进四大任务、夯实四大支撑,对照贯彻落实《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任务分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毕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认真吃透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各项支持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制定印发《省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制定10条自然资源支持政策措施,推动黔东南州“黎 从榕”加快打造成为我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

  十一、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厅党委及时传达党代会精神并作出部署,下发学习宣传贯彻通知,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方案,举办两期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近200名处级干部参加集中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读书班等形式组织学习,厅“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专题集中学习研讨,厅领导分别带头到联系党支部、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及基层一线开展宣讲16场次,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热潮,全方位开展宣传,在厅级宣传平台刊发300余篇(条),在省级媒体平台刊发70余篇(条),积极营造宣传党代会精神浓厚氛围。紧扣自然资源部门职责,梳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制定印发省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工作方案》,明确省自然资源厅作为责任单位的奋斗目标3项,作为牵头单位的重点工作任务1项,结合工作实际细分列出3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责任单位的重点工作任务8项,结合工作实际细分列出20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提出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并根据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具体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力推进。同时,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协同配合,强化统筹调度,要求全系统各级党委(党组)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全过程、各环节,扎实推进任务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十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强调“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部署,印发2022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明确25项重点任务。持续开展赫章县驻村定点帮扶,协调各类帮扶资金2529.56万元,帮扶实施项目7个。下发《关于规范开展省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节余指标跨县域流转范围、增减挂钩计划指标管理、项目实施规划审批及变更、项目验收及节余指标核定、备案,以及探索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跨村组区位调整等有关规定,全省跨县域流转节余指标454亩,筹集资金9081.81万元。经省政府审定,印发我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加强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系沟通,对接2023—2025年调剂潜力1.3万亩、2022年第一期调出需求4615亩。印发2022年镇村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分类有序推进全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省累计编制村庄规划1596个,其中356个村庄规划已获审批;制定贵州省村庄规划成果汇交标准(暂行),下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便民手册,以通俗易懂方式让村民理解村庄规划是什么、能干嘛,充分调动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主体地位;研发贵州省村庄规划便民服务系统·黔村规APP,促进村民建房好审批、基础设施好选址、产业项目好落地、规划成果好把关、社会公众好参与,并在修文、龙里、黔西等15个县(市、区)开展村庄规划业务指导和黔村规APP推广应用培训。应省委组织部组干学院邀请,派员在“全省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示范培训班”讲授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有关知识。深入赫章县、六枝特区村等地实地调研,指导开展第二批7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进一步完善“1+1”驻村规划师工作机制,已向1425个行政村配备2850名驻村规划师。制定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集约节约用地支持乡村建设行动专项推进方案。保障农村村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1028亩。免费支持赫章县平山镇建设“数智平山”,着力提升乡村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调度推进厅包干指导的3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组织试点村所在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及村支部书记、驻村规划师到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秀竹组、三新组乡村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指导平坝、晴隆、纳雍等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附件: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月报(2022年1—8月)

   


原文链接: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zwgk/zdlyxxgk/tjsj/202209/t20220930_766216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