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3〕85号)

发布时间:2023-06-1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21〕3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11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红火蚁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农厅发〔2022〕87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我厅制定了《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3年5月15日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有效遏制红火蚁疫情扩散蔓延,持续压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有效减少红火蚁伤人和农田大面积弃耕。

  二、防控策略

  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全面监测红火蚁发生情况,采取“点面结合、诱杀为主”的防控方法,对发生区内高风险调出物品进行检疫处理。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标本兼治”的防控策略,对未发生区做好疫情监测,对发生区做好疫情持续治理。

  三、防控措施

  (一)严格检疫监管

  落实产地检疫制度。在盆栽植物、苗木、花卉、草皮等应检物生长期间定期检查种植场所及周边环境是否有疑似红火蚁、蚁道或蚁巢,必要时可使用诱饵诱集。在气温20~32°C、微风无雨的天气,将诱饵(厚度5mm火腿肠片)放置在生产场所或者检疫物品表面,每隔10m放置1个,30分钟后检查诱饵上是否有疑似红火蚁。

  严格调运检疫管理。严禁未经检疫的高风险物品如盆栽植物、苗木、花卉、草皮、土壤或栽培介质、包装材料、运载工具等调出。首先观察高风险物品表面是否有疑似红火蚁及活动痕迹,发现蚁道可沿其方向寻找红火蚁或蚁巢,并拆开可疑物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使用诱饵诱集。每1m3体积或者1000kg重量应检物设置一个诱饵,30分钟后检查诱饵上是否有疑似红火蚁。

  加强检疫处理。红火蚁发生区的种苗、花卉、草皮等物品均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浸渍或灌注处理至完全湿润。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红火蚁发生区前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药剂,施用完后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二)加强监测预警

  重点监测地点为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废品回收加工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绿化植被、回收废品、木材、肥料的场所。

  1.未发生区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如连通疫情发生区的交通道路沿线,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的高风险物品(包括草皮等绿化植被、栽培介质、回收废品、转运工具等),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访问调查:访问医务人员、居民等,了解当地是否出现过蚂蚁叮蜇伤人事件;向当地农事操作人员及绿化植被维护人员了解是否看到地面有隆起的蚁巢;向当地管理人员了解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访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时间。

  踏查:结合访问调查结果,在调查区域内察看或用铁丝拨开障碍物观察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cm,观察是否有蚁群迅速出巢并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现象。采集疑似红火蚁标本进行鉴定,确认为红火蚁的,用GPS仪进行准确定位,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监测。

  2.发生区

  发生区重点监测红火蚁疫情发生的代表性地块和发生区边缘地带。掌握红火蚁发生分布范围、活蚁巢数量、工蚁密度和危害程度等发生动态及扩散趋势。发生范围调查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发生动态监测采用监测点定点监测。用新鲜的火腿肠作为诱饵,将其切成厚1cm、直径2cm的薄片,放入专用或自制的监测瓶中,固定在地面进行诱集。在发生区内每个村庄或社区的各种类型场所设置3个以上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监测瓶,瓶间相距10m。监测瓶应尽量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放置30分钟后,收集诱集到的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作标本。

  (三)开展化学防控

  1.毒饵法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采用茚虫威、氟蚁腙等商品化杀蚁饵剂或配置毒饵。要求毒饵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后2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使用方法: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重发区可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21~34℃,地面应较干燥,使用后6小时内无降雨,并且尽量在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

  (1)单个蚁巢处理。适用于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诱集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在距蚁巢10~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注意不要扰动蚁巢。根据活蚁巢大小和毒饵使用说明确定用量,一般直径为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蚁巢分别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2)普遍撒施毒饵。适用于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难以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撒施毒饵时要覆盖发生区的所有地点。毒饵的用量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的工蚁密度和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每100m2使用推荐用量的2倍左右。

  (3)补施毒饵。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经防治效果评定,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一般采用围绕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1次全面调查,防治后2~4周内再进行1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评估防治效果。

  2.灌巢法

  适用于有明显活蚁巢的发生区域。在红火蚁活蚁巢密度较小且明显、对人的健康或重要设施等造成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情况下,采用灌巢法防治红火蚁。

  使用方法:将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强的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圆心,先在蚁巢外围施25~30cm宽的药液带,然后把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将药液浇灌到蚁巢中心地带,浇灌药液时尽可能使药液均匀渗透到1m以下的土壤中,使整个蚁巢湿透。灌药操作要迅速,以减少红火蚁逃逸。一般每个蚁巢用药液量10~20L,对较大的蚁巢要适当增加用量。使用时注意不要扰动蚁丘,以免惊动红火蚁,导致蚁群转移蚁后。

  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1次全面调查,防治10天后再进行1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评估防治效果。

  3.粉剂灭巢法

  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

  使用方法: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等粉剂时,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在工蚁身上。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为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蚁巢分别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施药要快速,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

  防治效果评定:同灌巢法。

  4.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法是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撒布毒饵剂,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处理单个蚁巢。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药液灌巢法、颗粒剂或粉剂灭巢法等处理单个蚁巢速效性较强,两者结合使用,防效更好。

  四、科学安全用药

  红火蚁化学防控应选用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的,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农药。禁止使用含氟虫胺成分的农药产品防控红火蚁。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区域防治红火蚁时应注意药剂种类选择,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xgk/jcxxgk/wjzl/gntbf/t166592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