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进全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各市林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

  我省是全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大省,花卉种质资源丰富,产品品类众多,发展前景广阔。为加快推进全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花卉产业新需求,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生发〔2022〕114号)《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林生发〔2023〕3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培育优势产品,打造优质品牌,传承花卉文化,提升花卉服务业水平,加快构建现代花卉产业体系,更好服务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山东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资源要素,突出发展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花卉生产、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花卉产业链。

  2.坚持特色发展,品牌经营。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前提下,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花卉。坚持龙头带动、强化集群发展,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齐鲁花卉品牌。

  3.坚持科技创新,提档升级。加快种质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流通创新,加强花卉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创新利用,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促进“产学研推用”相融合,提高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

  4.坚持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挖掘特色花文化底蕴、内涵和价值,提升花卉产品艺术水平,拓展花卉多种功能,将花卉产业与文旅、休闲、康养、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等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花卉消费体验模式,拉动花卉消费提档升级。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花卉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花卉培育、加工、旅游、休闲融合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逐步实现花卉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现代化,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到2035年,花卉产业集群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多元化、文旅花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面系统开展花卉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省特色花卉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健全花卉种质资源档案,构建系统完善的省级花卉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评价体系。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种质资源库,开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主要花卉品种、乡土花卉品种、珍稀濒危花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推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建立省级花卉种质资源数据库,全面记录可供利用的花卉种质资源信息,动态监控花卉种质资源变化,防止种质资源破坏和流失。

  (二)建设特色优势产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化花卉产业布局结构。以商河县、东营市东营区、青州市为主的高端盆花产区,重点发展蝴蝶兰、红掌、宝莲灯、观赏凤梨、多肉植物等设施盆花。以平度市、昌邑市、临沂市罗庄区为主的观赏花木产区,重点发展海棠、紫薇、樱花、造型苗木、丛生苗木等;以泰安市泰山区、枣庄市峄城区、临沂市河东区为主的盆景产区,重点发展景松、泰山松柏盆景、枣庄石榴盆景、海棠盆景等;以平阴县、平邑县、菏泽市牡丹区、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主的食用及药用花卉产区,重点发展玫瑰、金银花、牡丹、罗马甘菊等;以莒县、临沂市兰山区、菏泽市牡丹区为主的鲜切花产区,重点发展切花月季、非洲菊、切花芍药等鲜切花。

  (三)提高设施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智能温室、自动苗床、环保节能加温设施、潮汐式灌溉、智能补光、水肥一体化、智能传感监测等设施设备应用,提升花卉设施装备水平。加快推广设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适用装备技术,推进种植、采收、加工、贮运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加快实现花卉生产由露天生产、手工作业向设施生产、机械作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环境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产品质量溯源可查化等技术创新。

  (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和建设一批现代花卉产业集群,引导分散的小微企业、种植大户向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传统特色花卉向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稳定发展蝴蝶兰、红掌、仙客来、高山杜鹃等大宗设施盆栽花卉,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发展绣球、绣线菊、观赏竹等花坛花境植物,丰富城市景观、庭院绿化、乡村美化植物种类。支持发展特色优势花卉、高端造型花木和高附加值的食药用花卉等。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食用、药用与工业用途花卉的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大力开发油用牡丹、玫瑰、菊花、百合、铁皮石斛、罗马甘菊、金银花等食药同源功能性花卉,研发花茶、花卉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香精、香料、天然色素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生态花海、花卉园艺中心、花卉主题公园、花卉康养基地等新型花卉综合体,促进花卉产业与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医疗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效益。鼓励发展家庭园艺及周边产业,丰富家庭园艺产品,完善家庭园艺产品供销渠道与配套服务,促进家庭园艺产业链形成发展。

  (六)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搭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花卉科技攻关,加快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设施高效生产技术、花卉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新模式、新工艺、新设备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建设花卉产业技术体系,支持设立“首席专家+专家+企业”的创新体系,建立省级花卉重点实验室,解决花卉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支持种业创新,拓展花卉基因编辑等重大关键技术应用,抢占花卉生物育种制高点。组建省级花卉产业联盟、省级花卉科技创新联盟,鼓励花卉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申请商标、专利和地理标志产品。

  (七)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花卉标准化体系,建立花卉产品质量评价检测机制,加快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引领、地方标准为核心、团体标准为补充的花卉标准体系,促进全省花卉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我省优势花卉品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推动花卉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建设一批管理水平高、科技支撑能力强、产品质量优、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花卉标准宣传,强化标准执行和行业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花卉产品质量和花卉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八)打造特色花卉品牌。扶持“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带动强、复合型”的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带动本土企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各地区主导花卉品类资源、地域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巩固和发展菏泽牡丹、莱州月季、平阴玫瑰、青州花卉、商河温泉花卉等特色花卉优势品牌。持续提升世界牡丹大会、山东花卉博览会、青州花卉博览会、济南花卉博览会、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等山东特色花卉展会影响力。

  (九)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各级花卉市场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批发与零售相配套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花卉物流体系和冷链运输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办花卉物流园,建设冷链物流网络。支持改造提升济南、潍坊、临沂、济宁、枣庄等地现有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的仓储、运输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形成跨区域、专业化的特色花卉产品批发、配送网络。支持花卉零售企业将销售终端向农村、社区延伸,推动花卉专业合作社、花卉服务中心、花卉农庄等花卉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经营主体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花卉消费需求。

  (十)推动产业数字赋能。加快物流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花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花卉产业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道路。依托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等,建设集花卉数字地图、花卉产业数据库、花卉价格(消费)指数发布、花卉交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鼓励花卉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升花卉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产销一体化高效管理。实行从分级、包装、保鲜、冷藏、运输到配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打造现代花卉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高效的花卉物流信息平台,加速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的深度融合,促进新零售、新业态与新模式发展。

  (十一)开展花卉文化宣传。鼓励组织举办各类花卉竞赛,搭建业界交流、产品展示的平台,弘扬花卉文化,培育技能人才。组织举办以花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以节兴市,培育热点,拉动消费,推动花卉节庆从观赏型向消费型转变。推进花卉园艺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举办花卉科普教育、培训讲座、比赛展览等花文化活动,提升城乡居民园艺素养和技艺水平。充分挖掘牡丹、玫瑰、月季等传统花卉文化元素,加大花艺作品、花卉旅游产品、花文化产品供给,运用创意盆栽、文艺花语、个性插花定制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花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花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花卉产业管理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花卉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花卉行业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级花卉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开展内外交流与合作,营造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政策措施。将花卉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和乡村振兴统筹范围,在土地流转、税费减免、农业保险、花卉鲜活产品物流绿色通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做好花卉产业用地统筹,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花卉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加大对花卉产业相关重点设施、重大项目、重要市场、三产融合等建设用地支持。落实国家花卉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花卉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引进花卉生产智能温室及物联网控制系统、花卉采摘后保鲜设备等。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花卉金融产品,为花农提供信誉贷款、花木抵押贷款等。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花卉保险业务,提高花卉业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人才支撑。引导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花卉园艺相关学科建设,培育引进花卉领军人才、花艺大师、专业经纪人等花卉技能人才。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花卉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花卉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花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组织举办花卉技能竞赛、评定等评比活动。

  (四)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统筹用好各级各部门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及农业、林业、科技、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相关扶持资金,充分发挥花卉科研及示范推广项目资金作用,用足用好专项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花卉产业。

  (五)健全社会服务。加强花卉品种审(认)定、花卉产品质量监管,实现规范化管理。鼓励花卉育种企业和育种人申报植物新品种权,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花卉种苗、侵犯新品种权行为打击力度,维护生产者合法权益和花卉市场秩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障产业安全发展。各级花卉协会等行业组织要加强自律,引导行业企业遵纪守法、合法经营、诚信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积极宣传推介山东花卉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及时总结各地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的做法经验,树立行业先进标杆。通过多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花时花事、产销形势与先进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推动花卉宣传从“媒体”向“媒体+”转变,将好看、好吃、好玩、好用(药用)的山东花卉打造成为靓丽的名片,提升全省花卉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行业内外交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12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zwgk_324/xxgkml/lcsdgl/lycy/202312/t20231221_46007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