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后农作物施肥技术指导
短时强降雨导致农田出现渍涝灾害,加之连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强降水后应加强农作物田间水肥管理,通过科学调控水肥尽快恢复作物长势,减少产量损失。针对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出现的渍涝灾害,提出如下施肥指导建议:
一、观察作物受损程度
强降雨后观察作物受损程度,可从根系、茎叶、生长状态三个核心部位入手,快速判断受损轻重,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轻微受损:根系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少量须根发黄,拔起时根系较完整,无明显腐烂异味。中度受损:部分主根表皮发褐,须根脱落较多,根系触感发软,土壤中可能带有轻微霉味。严重受损:根系发黑、腐烂,甚至出现黏滑状,拔起时根系易断裂,散发明显腐臭味,植株易倒伏。
二、加快田间积水排除,降低田间渍害程度
强降雨后,易造成田间积水,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土壤中缺氧、不易透气,阻碍农作物根系呼吸代谢、养分吸收等,严重者可导致烂根、烂叶甚至死亡现象,需要及时排水,避免农作物在积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引发根系腐烂现象。如果田间未见到明显的积水,可通过加深地头排水沟、挖沟等方式进行沥水,同时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水降渍,消除渍涝。田间有明显积水且排水不畅的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确保消除渍涝。
三、及时修整扶正,清理残枝烂叶
涝灾排水结束后,要对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进行修整、扶正,去除病残叶,减少病害发生。玉米、葵花等高杆作物发生轻微倒伏的,要及时扶正植株,培土固定;严重倒伏的可适当捆扎成束。马铃薯、甜菜、蔬菜等茎叶类作物发生倒伏的要及时清理残枝烂叶烂果,减少病虫害发生。
四、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及时晾晒
积水退去、土壤湿度适宜耕作时(脚踩不陷脚,能散开),立即进行中耕松土。浅中耕(避免伤根),行间、株间都要松到。破除地表板结层,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和新根萌发。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利于后续水肥下渗。在确保不干旱的前提下,让土壤适度“晾一晾”,加速水分蒸发,进一步改善根际氧气状况。
五、根外追肥、补充速效养分
作物此时根系吸收能力极弱,土壤施肥效果差且风险高。喷施叶面肥是快速补充养分、恢复作物长势的最有效手段。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避开高温强光时段,防止叶面灼伤。针对可能出现的缺素症状(如黄叶、小叶、花而不实等),补充钙、镁、锌、硼、铁等。同时考虑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等,如芸苔素内酯、海藻酸和腐植酸类叶面肥。这些物质能显著缓解胁迫伤害,促进细胞修复,激活根系活力,增强作物自身恢复能力。间隔期5-7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视作物恢复情况而定。
六、土壤追肥:谨慎、适时、少量多次
待作物明显恢复生长(新根长出、新叶展开、萎蔫解除),土壤湿度适宜(不粘脚),且天气稳定后,方可考虑土壤追肥。过早或过量追肥极易造成烧根、烂根或旺长。优先选择水溶性好、见效快的肥料,如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硝酸铵,水溶性磷肥,如磷酸一铵、聚磷酸铵等,水溶性钾肥选择硫酸钾、氯化钾。追肥量应比正常情况减少,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七、重视有机质与微生物修复
在后续追肥中,施用有机水溶肥或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考虑追施微生物菌剂等,如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菌剂,加速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抑制土传病原菌,修复根际微生态,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作物抗逆性。
八、针对性调整不同作物施肥方案
(一)玉米灾后施肥管理
1、叶面追肥
玉米根系较深,强降雨一般对玉米根系造成的损害较轻,因此在灾后3-5天内田间积水未排净的前提下,通过无人机叶面喷施0.5%—1.0%尿素(氮肥)+0.2%磷酸二氢钾(磷钾肥)+芸苔素内酯(调节剂),每7-10天喷施一次,喷施3次,可以促使玉米快速恢复,降低灾后病害发生率。建议搭配施用含有铁、锌、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防玉米受灾后发生缺素性生理病害而减产。
2、根部追肥
强降雨后田间含水量较大,根部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肥料淋洗下渗和肥料浓度过高引起的根系损伤。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肥料,推荐施用高效氮肥—尿素硝酸铵溶液10kg/亩,搭配磷酸一铵5kg/亩、硫酸钾5kg/亩等肥料,每7-10天追施一次,追施2-3次,同时尽量控制施肥时长,追施肥料完成后立即停止灌溉,避免追肥造成二次渍涝灾害。建议每次追肥搭配微生物菌剂、腐植酸、氨基酸、甲壳素、矿源黄腐酸钾等养护根系的功能性肥料一起给作物进行根部追肥。
高粱、葵花可参照玉米施肥管理。
(二)马铃薯灾后施肥管理
1、叶面追肥
马铃薯根系较浅,强降雨后表层土壤养分流失快,极易出现缺肥现象。当前马铃薯正处于块茎膨大期,养分需求量大,缺肥会造成产量受损,在田间排水工作未完成根系养分吸收能力未恢复之前,种植户可结合天气情况通过无人机叶面喷施0.5%—1.0%速效氮肥+0.2%磷酸二氢钾(磷钾肥)+含氨基酸水溶肥+芸苔素内酯(调节剂),每5-7天喷施一次,喷施3-4次,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根系恢复。建议搭配施用含有钙、铁、锌、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防马铃薯受灾后发生缺素性生理病害而减产。
2、根部追施
强降雨后田间含水量较大,马铃薯根部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肥料淋洗下渗和肥料浓度过高引起的根系损伤。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肥料,建议施用高效氮肥—尿素硝酸铵溶液5-8kg/亩,搭配磷酸一铵5kg/亩、硫酸钾5kg/亩等肥料,推荐施用含有氮磷钾养分的平衡水溶肥(例18-18-18、15-15-15等)10-15kg/亩,第一次追肥配施微生物菌剂1kg/亩和水溶性钙镁肥5kg/亩,每5-7天追施一次,追施2-3次,同时尽量控制施肥时长,追施肥料完成后立即停止灌溉,避免追肥造成二次渍涝灾害。建议配施腐植酸、氨基酸、甲壳素、矿源黄腐酸钾等养护根系的功能性肥料一起给作物进行根部追肥。
甜菜可参照马铃薯施肥管理。
(三)小麦灾后施肥管理
1、叶面追肥
当前小麦处于灌浆期,在灾后3-5天内田间积水未排净的前提下,通过无人机叶面喷施0.5%—1.0%尿素(氮肥)+0.2%磷酸二氢钾(磷钾肥)+芸苔素内酯(调节剂),搭配具有抗倒伏的生长调节剂,每7-10天喷施一次,喷施2次,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延长灌浆时间,促进籽粒成熟。
2、根部追施
具备灌溉条件的小麦地块追施尿素5kg/亩+硫酸钾3-5kg/亩,延长作物生育时期,促进籽粒成熟。
燕麦、谷子、油菜等作物参照小麦施肥管理。
(四)大豆及杂豆灾后施肥管理
1、叶面追施
强降雨后大豆及杂豆可采用叶面喷肥方式快速补充养分,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搭配0.1%-0.2%尿素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同时,也可增施一些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根部追施
大豆及杂豆可结合中耕追施速效性肥料,如氮肥、磷肥等。对于大豆,在开花结荚期追施尿素10kg/亩、磷酸一铵5kg/亩,硫酸钾5kg/亩,为花荚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减少花荚脱落,促进果实成熟。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nszd/wlcb/202508/t20250804_27691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热门资讯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