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昆明市:真抓实干 妥善处置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2025年8月下旬,我省昆明市遭遇年内最强持续降雨侵袭,降雨量大幅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致使全市多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面对极端复杂且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局面,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以赴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闻“汛”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强降雨来临前,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紧急视频调度会,深入分析往年数据和当前形势,盯牢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提示,压实全流程各环节工作责任,在防御响应期间实行“零报告”制度。同时,组建“24小时”预警提示工作组,认真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动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并及时开展会商研判。8月22日,强降雨来袭,全市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启动,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领导分别挂帅带组下沉受影响较大的富民县、禄劝县、寻甸县,支持指导各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开展防御工作。

  突出重点,全力排查处置隐患

  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指向的强降水区,靶向加强“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市、县2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体系作用,派出技术工作组运用“人工+无人机”手段,对居民区及周边陡斜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排查。截至8月28日,全市累计派出专家598人次、应急车辆326车次、无人机227台,对3000余处风险点进行巡查排查,并及时向各地反馈信息、提供建议,更好地辅助科学决策。

  坚决果断,提前组织转移避险

  市、县2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转移避险“四个一律”工作要求,坚持“预判在前、行动在早、落实在严”,扛牢责任、全员压上,成功实现多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转移避险过程中,积极采取集中安置(村公房、活动室等)和分散安置(投亲靠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大力宣传成功避让案例经验和我省成功避险奖励规定(试行),激励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号召人民群众携手防灾。

  多管齐下,发挥“人防+技防”优势

  一方面,全市3170名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员对1619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斜坡进行动态巡查排查,为应急工作注入了坚强保障。比如,富民县赤鹫镇龙泉村群防群测员在巡查时发现龙泉村民小组后山雨水较大,第一时间报告并组织受威胁15户38人紧急转移,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全市布设的445处普适型监测设备,在对应隐患点雨量、地表变形位移达到阈值后自动发送预警信息或报警,为避险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比如,寻甸县柯渡镇木刻村委会则交村滑坡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雨量监测设备于8月22日13时发出红色预警,寻甸县自然资源局驻柯渡镇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排查,发现滑坡区域内出现多条拉张裂缝,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3户9人紧急转移,该滑坡发生滑动后虽造成1间房屋损毁,但未出现人员伤亡。

  下一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建强全域全时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全力打通精准预警“最后一公里”,夯实“人防”前沿阵地,强化重点区域与重点环节防范,畅通部门协同联动做好灾险情处置,以实际行动筑牢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网”。


原文链接:http://dnr.yn.gov.cn/html/2025/zhoushidongtai_0915/40506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