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榜样的力量⑤ | 致敬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的“追绿先锋”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卓粤·自然”党建引领年度主题活动,省自然资源厅决定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在厅微信公众号和厅网站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将陆续推送先进人物(集体)事迹报道,通过深度挖掘和宣传展现全省系统先进典型精神风貌与工作成果,讲好自然资源故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良好氛围,为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壮阔画卷中,一群奋进者正用汗水浇灌南粤大地,以担当守护青山绿水。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0个集体和20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下称“省测绘院”)、广东省土地整治中心(下称“省整治中心”)和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下称“省海洋中心”)三个团队荣获“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称号。

  省测绘院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技术服务工作组:

  

  向空测绘,让每一棵树、每一块地“心中有数”

  近年来,省测绘院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技术服务工作组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在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助力国家公园申报建设、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他们聚焦自然资源管理精细化需求,开展耕地林地保护全链条技术服务,完成了我省林草湿荒普查初步成果检查,精心绘好“耕地林地双保护、空间布局双优化”的实景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他们整合优化全省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保护地地理空间数据标准化治理,建立起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矢量数据库,支撑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布局优化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夯实绿美广东生态本底。

  他们协助开展国家公园申报界线的划定、岭南国家公园(拟建)的实景三维建设等相关工作,助力国家公园申报及建设,为绿美广东打造绿色名片。

  

  

  工作组开展岭南国家公园(拟建)重点区域的外业航空摄影工作现场。

  

  

  工作组开展岭南国家公园(拟建)重点区域的外业像控点布设工作现场。

  

  他们深度参与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省级监管工作,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精准识别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为脱贫攻坚与城乡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他们协助全面摸清全省历史遗留矿山家底,制作海量、精准、及时的数据成果和图件,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啃下历史遗留矿山这一生态修复的“硬骨头”,为废弃矿山向绿水青山的华丽蜕变赋能助力。

  

  

  工作组使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的矿山生态修复情况。

  

  他们把“星、空、地”遥感网络织成绿美广东的“数字底图”。自2023年以来,他们监测核查拆旧复垦图斑超6.8万个次,监管资金超百亿元;他们将1361个自然保护地精准整合为935个,为岭南国家公园优化500千米边界线,输出三维实景模型让国家公园“立起来、活起来”;他们攻坚历史遗留矿山,精准核查图斑6780个、制作专题图件超8000幅,让1.46万公顷废弃矿山“一张图”管到底。测绘人手中的数据,正成为决策者“点绿成金”的底气。

  

  省整治中心国土生态修复科:

  

  向山问绿,打通全域整治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全省生态修复工作的“先锋队”,省整治中心国土生态修复科(下称“国土生态修复科”)近年来在生态修复领域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体制机制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工程”实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国土生态修复科所在党支部获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四强”党支部。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根本保障。国土生态修复科结合一线实践经验,深度参与国家和省级生态修复政策研究和技术规范制定工作,起草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库建设技术规范》,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制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调查技术标准》,支撑完善制度体系,夯实生态修复根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国土生态修复科立足我省区域发展实际,全力推动“全域整治+”模式,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同时,建成广东省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监测监管平台,支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百千万工程”绿色动能。

  

  

  2023年12月13日,承办广东省首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活动。

  

  国土生态修复科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建立严格的“山水工程”项目审查管理制度,同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先进模式,指导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和大宝山新山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入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组织遴选的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助力打造全国示范样板。

  

  

  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

  

  

  大宝山新山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从制度到实践,他们用“一张蓝图”撬动“百县千镇万村”。他们搭建“全域整治+”政企平台,累计推动2000亿元投资落地,修复生态面积近90万亩;他们严把韶关329个子项目技术审查关,让南雄红砂岭、大宝山新山片区成为全国“山水工程”示范样板。曾经的废弃矿山,在他们的图纸上蝶变网红景区,诠释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

  

  省海洋中心生态修复团队:

  

  向海图强,守护“海岸卫士”的蓝色铁军

  海洋中心生态修复团队近年来聚焦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全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筑牢南粤生态屏障贡献了坚实的科技与管理支撑。

  团队支持起草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试点方案》《关于开展红树林及历史遗留矿产生态修复奖惩工作的通知》等,支撑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体系高效构建。截至2024年,团队助力全省营造红树林3240公顷。

  面对红树林“空间落地难”的普遍性难题,团队首创“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技术,把《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技术规程(试行)》的“广东方案”推广到全国;他们牵头开展红树林碳汇核算方法学探索及碳汇项目开发权交易实践,推动惠东县完成全国首笔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刷新交易额和总量双纪录,入选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鲜活样板。

  

  

  2024年12月,团队在江门台山红树林种养耦合塘开展红树幼苗长势及养殖池塘内生态环境的跟踪监测工作。

  

  

  2023年8月,团队在惠东考洲洋红树林开展碳储量调查。

  

  

  惠东新营造红树林。

  从政策支持到技术攻关,从示范引领到价值转化,省海洋中心生态修复团队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用创新实践书写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广东答卷”。

  

  

  “耕者下力,即是福田”。每一个为绿美广东挥洒汗水的集体和个人,都是在精心耕耘南粤大地的“生态福田”。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新画卷,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书写更辉煌的绿色篇章。

  


原文链接:http://nr.gd.gov.cn/xwdtnew/zwdt/content/post_47556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