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延伸“5311”种植机制——菌菇拓链 林下增收
村民在采摘林下种植的大球盖菇。
天刚蒙蒙亮,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天子庙坡国有林场,58岁的护林员郭文书已挎着竹篮钻进林地。拨开松针,肥嫩的大球盖菇破土而出,他小心翼翼地采收,嘴角扬起笑意。
去年6月,林场里6米宽的森林防火应急通道破土动工,不仅打通了防火“生命线”,还吸引3家企业入驻发展林下菌菇种植。今年年初,企业送来了最大“诚意”——免费送菌棒、手把手教当地农户堆土栽培技术,还承诺保底收购。郭文书成了林场里第一批“护林员+种植户”。昔日沉寂的国有林地,因林下种植焕发出别样生机。
“郭大哥,这棚菌床湿度得再调调。”在技术员的提醒下,郭文书忙着掀开遮阳网调整温度。每天巡完林,郭文书就到菌菇基地忙活。“企业管技术、找市场,咱只出力气,还有‘免费供种+保底收购’的保障。”郭文书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县里发展林下种植,探索试行“5311”机制,“企业担风险占50%,农户得30%,村里和林场各10%,谁都不亏。企业、农户、村委会、林场都受益。”今年上半年,他就领了3.2万元务工费,加上分红,全家年收入预计能突破10万元。
郭文书的增收账,正是南华县大力发展林下立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在南华县,“企业+林场+基地+农户”的模式正从天子庙坡林场向更多国有林场延伸,由此探索形成的“5311”机制经验也在不断优化升级。这片曾沉寂60余年的国有林地,如今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大家看,种菌菇关键是控制湿度,腐殖土要盖够5厘米……”傍晚时分,郭文书家的院子里挤满了村民。自从靠种菌菇增收后,他主动当起技术宣传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乡邻。62岁的村民张秀兰腿脚不便,郭文书与企业技术人员就帮她把菌种送到家。“现在我在家门口种菌,每月能挣2000多元。”张秀兰说。在郭文书的带动下,村里150多名村民加入林下种植队伍,其中不少是留守老人和妇女。村委会建起的冷库更是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今年菌菇丰收,因有冷库保鲜,价格没受影响,村民分红还多了两成。
夕阳下,满载菌菇的货车正驶向县城。“以前菌菇只能在本地卖,现在路通了,当天就能卖到省内外。”郭文书望着货车远去的方向,眼里满是憧憬。
“下一步,企业要搞菌菇深加工,做干货、罐头。”郭文书说,他打算跟着学深加工技术,“以后把我们自己的菌菇做成品牌,大家的收入还能再增加。”
正如郭文书常说的:“这林子里藏着咱老百姓的好日子。”在南华县,生态与经济共生、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故事正在绿水青山间持续书写。(记者:吕瑾/文 通讯员:朱照军/图)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5/zhoushilianbo-new_1021/14221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热门资讯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