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纪实
10月21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发
《牢记嘱托绘就生态新画卷——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纪实》
全文如下
↓↓↓
清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沉睡中苏醒,潮水退去后的滩涂如一幅自然画布——各种贝类镶嵌其上,小螃蟹、小鱼活泼灵动,白眉鸭、白琵鹭、东方鸻、斑尾塍鹬在海滩上盘旋,中华凤头燕鸥、鸥嘴噪鸥、白腰杓鹬陆续到来……
2024年8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有了自己的“户口簿”,这是福建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近日,记者走进闽江河口湿地,探寻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实践成果和独特的“生态密码”。
综合施治的生态蝶变
闽江,福建人民的母亲河,八闽大地的文明血脉。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和马尾区东南部交界处闽江入海口区域,堪称福建的“生态宝库”。其3.57万余亩的保护区,囊括了海域、陆域、无居民海岛,还涉及河口浅滩、潮间带沙滩、泥滩、盐沼、红树林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里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209种维管束植物、1种红树植物、570种脊椎野生动物、599种水生生物和谐共生。这种复合型特征,让闽江河口湿地成为众多濒危物种和水鸟的理想栖息地,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空间。
在全球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闽江河口湿地恰好就在这条中转通道上,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越冬地和燕鸥类鸟重要繁殖区。
闽江河口湿地有着全球沿海地区唯一、大规模、稳定的鸿雁越冬种群。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5万只,其中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凭借这些独特优势,闽江河口湿地荣获“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美誉。
然而,21世纪初的闽江河口却是另一番景象:填海造地、鱼塘养殖蚕食着湿地,污水横流、垃圾遍布滩涂,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蔓延,原生植被几近消失。“那时滩涂上尽是挖蛤蜊的坑洞,鸟儿都不敢落脚。”当地渔民老张回忆道。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自此,福建拉开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的序幕。
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被设立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紧邻该保护区的区域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12月,该试点通过验收。
近年来,当地政府与民众携手落实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清理海漂垃圾,聘请专职管护员巡逻湿地;排污治污,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大规模流域整治;因地制宜,针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小而精”的特点,科学划分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对保护区内3197亩养殖塘全面开展“退养还湿”,把围垦区块“还”给大自然,并改造成高潮位水鸟栖息地调节区;探索互花米草长效治理模式,累计除治互花米草4590亩,乡土植被恢复2605.5亩。
2020年,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闽江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青年论坛”得以向世界推广。2020年以来,闽江河口湿地的湿地综合保护修复机制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潮头定界的登簿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泊湿地被滥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权不到位、管理者不到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
近年来,尽管闽江河口湿地的保护级别不断提升,但长期存在的权属争议困局还是阻碍着湿地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祖祖辈辈生活在潮间带的养殖户坚守自身权益诉求,那时的湿地像块“无主蛋糕”,资源交叉重叠、类型认定不一、权属界线不清。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依据《福建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对照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清单,启动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晰产权主体,划清权属界线,完成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5个环节,给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簿上户’。”福建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厅通过比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长乐区城镇开发“三区三线”划定、海岸线、海河管理分界线、水源保护界线,以及国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等成果,结合调研走访、实地勘查,经多重套合修正,摸清自然资源产权“家底”,在“一张底图”上画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权属界线。
其间,福建厅主动靠前,积极组织福州市、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闽江河口湿地管委会开展了实地核查,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初步成果进行审核,并商请福建省林业局、省水利厅对登记单元界线、森林状况、水流状况、湿地状况等内容进行审核,解决了资源交叉重叠、类型认定不一、权属界线不清等问题,确保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的现势性、完整性、准确性。
2024年8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并登簿,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登记单元内湿地资源约2.43万亩,水流资源103.5亩,草原资源27.3亩,海域资源(零米线以下海域)5400多亩,其他自然资源超2200亩。
绿韵和谐的自然新篇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权登记工作,如同一把精准的生态标尺,不仅系统厘清了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生态账本”(包括资源质量、数量和保护要求等),而且以法律形式为其“确权定界”,清晰界定了所有权主体、用途等要素。
可以说,这场给自然资源“上户口”的行动,既是自然资源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关键一跃,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制度性突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闽江样本”。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闽江河口湿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闽江河口湿地监测到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鸿雁等16种鸟类最大种群数量超过全球迁飞路线种群数量的1%标准,成为国际生态研究热点。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为周边3个乡镇13个行政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湿地公园的物业和管护员岗位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公园门口的流动摊点让村民的物产成为商品。
2024年10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了成立11年来的首次科考报告。报告显示,与2011年相比,闽江河口湿地野生脊椎动物增加175种,维管束植物增加68种,鸟类种数占全国的22.4%、占福建省的57%。
“闽江河口湿地有了‘户口’后,权属更加清晰,各种类型自然资源资产的分布面积更加清楚,为我们管理、执法和保护以及各分区的分类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法律依据。”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林文波说。
今年1月,在《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中国福州等9座城市脱颖而出,成功获评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福建省将进一步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为有效保护、监管自然资源和行使所有者权益提供产权依据。
确权界、明主责,而后万物各得其所。今年1月,30只白鹤集体亮相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的羽翼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中国自然资源报】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zrzyt.fujian.gov.cn/ztzl/sxzygwzxsqzx/zyzxzx/202510/t20251021_702382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热门资讯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