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咨询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非遗+阅读+文旅”“天府守艺人”串联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当千年非遗遇上满城书香,会迸发怎样的惊喜?2025天府书展全新打造的“天府守艺人”非遗品牌活动,给出精彩答案。活动以“非遗+阅读+文旅”的创新融合模式,让蜀绣、竹编、绵竹年画等数十项巴蜀非遗技艺走进书展现场与文旅地标,为读者与游客带来可触摸、有温度的传统文化体验。

  “天府守艺人”非遗品牌活动深挖四川各地文化基因,让每个分展场都有专属非遗亮点。

  在成都武侯祠文旅地标书市,游客手持拓板轻敲宣纸,千古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随墨色晕染开来,在千年祠庙的古朴氛围中实现“拓印技艺+经典诗词+景区风光”的沉浸体验。在遂宁分展场,遂宁竹编、柏波麦秆画、鲜氏棕编等亮相,从事麦秆画创作50余年的柏波大师不仅现场演示“田间秸秆变艺术品”的神奇过程,还分享通过麦秆画合作社培训百余名留守妇女的故事。

  德阳分展场中,绵竹年画传承人笔下的门神、吉祥娃娃鲜活灵动;内江分展场以“守艺即守乡愁”为主题,通过泥塑与麦秆画复刻本地风光与生活;宜宾分展场融合“舌尖+指尖”体验,游客既能品尝传统糕点的香甜,又能亲手制作熊猫等特色泥塑,感受非遗的市井烟火气。

  “天府守艺人”非遗品牌活动还通过沉浸式互动打破观展边界,让读者变身“非遗传承参与者”。

  资阳分展场创新设置“传统+现代”双体验区,碰撞出别样精彩。雕版印刷体验区中,市民在非遗老师指导下,手持墨辊小心翼翼复刻传统纹样,感受古法技艺的细腻;3D绘画笔体验区,青少年用科技工具创作非遗主题作品,传统纹样在现代科技助力下焕新亮相。

  “天府守艺人”非遗品牌活动的核心,是让“守艺人”与读者通过故事建立情感联结,让非遗技艺摆脱冰冷符号的标签,成为有记忆、有温度的文化传承。

  成都轩客会分展场将非遗体验与“书香机关”建设相结合,推出“悦读+非遗”专场活动。党员干部听完阅读分享后,亲手参与青花瓷拼贴画、古法拓印制作,把青花古韵凝在纸上、将传统纹样复刻成纪念册,让非遗体验成为提升文化素养的生动载体。

  书展期间,5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各地分展场。他们不仅展示技艺,更分享背后的传承故事:鲜氏棕编传承人讲述技艺从“三国玩具”到“现代艺术品”的创新之路,安岳竹编传承人介绍家族七代坚守与突破的历程,内江剪纸艺人用红纸剪出“甜城”百姓的美好生活向往……这些饱含个人经历与时代印记的故事,与现场互动体验交织,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展柜里的“老物件”,而是能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的“活文化”。“以前只在博物馆看非遗,这次亲手做了年画和扎染方巾,孩子记住了匠心,我也懂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德阳分展场带孩子参与体验的市民王毓说。

  截至目前,“天府守艺人”活动已开展传承体验超50场次,覆盖读者与游客逾万人次。


原文链接:http://jst.sc.gov.cn/scjst/c101452/2025/10/20/261505baa08c49889984bb70f45b03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咨询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咨询网 t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